调皮孩子创新能力强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说起调皮的孩子,家长们就来气,总感觉这是心头的刺儿,狠不得赶紧拔除掉——想着用尽各种办法来管理他们、教育他们。但是家长有没有想过,如果长时间用自己的一套方法管制他们,慢慢地就会抹杀掉他们的性格,抹杀掉他们的活泼,抹杀掉他们的天真,甚至还会抹杀掉他们自身的创造性。

其实,调皮的孩子极具有“创造性”,他们往往是孩子中的“鬼点子王”,经常想出一些方法来“整”同学或是老师。他们的“异想天开”、不拘一格,使得他们做事情并不墨守成规,通常对事物有独特的见解。因此,他们常常获得丰富的体验,产生创新的想法。而且,由于调皮孩子聪颖、好奇、好动、乐交往,同时他们又有一颗敏感、丰富的心,所以往往会获得比一般孩子更多的体验,也能更多地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多彩。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正确认识、接纳、喜欢调皮的孩子,沟通教育观念,协**育行为,共同保护、挖掘调皮孩子的创造性。相反,如果不积极地保护孩子的创造性,而是对其行为加以斥责的话,那么孩子就会被束缚,创造性就被磨灭了。

有这样两位家长,他们对待孩子的不同态度,使得孩子未来有了不同的发展:

胡琴是小区里公认的顽皮孩子,平时在学校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做事情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常常“出轨”。在一次美术公开活动上,老师让孩子们画自己的肖像,胡琴在画完后,又在画中的自己的旁边加了一大团黑色的东西。

老师在巡视时看到,非常严肃地对胡琴说:“你这画的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一会儿还要展示小朋友的作品呢,赶快擦掉。”胡琴很不情愿,坚决不擦。放学以后,老师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胡琴的妈妈。胡琴妈妈很生气,不仅痛骂了胡琴一顿,而且还要胡琴给老师道歉。

胡琴觉得更委屈了,但是又害怕再被妈妈骂,于是很不情愿的向老师道了歉。看到胡琴承认了错误,胡琴妈妈很满意。但是胡琴从此以后,越来越不喜欢画画,本来十分想去的美术补习班,也不喜欢去了。最后,胡琴再也不画画了。

还有一个小朋友——朱磊,也和胡琴一样,经常喜欢画一些奇怪的东西。

在一次美术活动中,老师让孩子们画自己的肖像,朱磊同样在画中自己的旁边画了一大团黑色的东西。同样,老师很生气地把他的行为告诉了他的妈妈。但是,朱磊母亲听了老师的抱怨以后,没有马上责备朱磊。相反,她问朱磊:“能告诉妈妈,你画的这团黑黑的东西是什么吗?”朱磊认真地回答:“是我的影子。”听完儿子的回答,妈妈笑了,说:“你能想出要画影子,真是了不起!不过要是这样画就更好了……”说着,妈妈就教儿子如何画影子。

在妈妈的帮助下,朱磊更加喜欢美术了,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参加美术比赛,朱磊得了全校的一等奖。

以上故事中,不同家长对待自己孩子的调皮行为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最后得到了不一样的结果,家长们有没有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现代生活中,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实施着高度的控制与约束,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做一些别人认为“奇怪”的事情,这严重地影响了孩子创造潜力的发展。就像上面故事胡琴的妈妈一样,对孩子严加处罚,这有可能让孩子形成畏缩、胆怯、过分依赖的不良人格特征。家长们应该学习朱磊的妈妈,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如果孩子是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活泼聪明的小精灵,就要加以欣赏、鼓励和引导。

有一位作家寄语父母和教师要正确看待孩子的“淘气”和“调皮”。他认为,调皮是儿童智慧的表现,是儿童可贵的品质。如果一个儿童一点儿也不淘气,就意味着他内在的智慧和创造潜能在沉睡,没有得到发展。如果整个童年他都呆头呆脑地度过,长大成人之后,任何力量都不能唤醒他这种沉睡着的智慧和创造潜能。

所以,作为家长,应看到调皮孩子的另一面。面对调皮孩子时,家长不是要经常用心拔除野草——根除恶习,而是要十分小心地保护好那些尚未茁壮的幼苗的柔弱根部和向着太阳生长的新叶。如果美好的品质得到蓬勃发展,那么恶习就会受到排挤而在儿童自己不觉察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消失。

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认为,调皮孩子是富有创造性和有希望的孩子。的确如此,调皮孩子精力旺盛,对事物的探索、吸收能力强,富于创造性。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这个特点,从多方面来发挥他的长处。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