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欣赏的眼光看调皮孩子

在很多情况下,调皮、淘气是孩子聪明、富于想象力的表现。作为家长,应保护孩子的调皮,甚至要和孩子一起淘气,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和进步。

这也就是说,家长要懂得赏识教育的重要性,更要懂得如何赏识调皮的孩子。

什么是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尽可能地给孩子多一些的肯定和欣赏,让他们更多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得到更多的赞赏、表扬,而不是一味地突出孩子的不足和缺点。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善于发现孩子优点,对孩子多加鼓励,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心境保持愉悦。

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上,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和认同,孩子也不例外。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对生活的自信。

拿破仑·希尔博士小时候被认为是一个淘气的“坏孩子”,家人和邻居甚至认为他是一个应该下地狱的人,无论何时出了什么坏事,大家都认为是拿破仑·希尔干的。在这种情况下,拿破仑·希尔破罐子破摔,一心想表现得比别人形容的更坏。他的母亲去世后,一位新的母亲走进了他的家庭,当父亲介绍拿破仑·希尔时说:“这就是拿破仑·希尔,是希尔兄弟中最坏的一个”。此时,他的继母却亲切地说:“他完全不是坏孩子,他恰恰是这些孩子中最伶俐的一个,而我们所要做的一切,无非是要把他所有伶俐的品质发挥出来。”

继母发现了拿破仑·希尔人性中唯一的优点,在继母的赏识和鼓励下,拿破仑·希尔开始改正自己的缺点,并发奋学习。继母用她深厚的爱和不可动摇的信心,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拿破仑·希尔——美国成功学的创始人。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这是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家长应该为孩子高呼“加油”、“冲啊”,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要坚信他们能一千零一次站起来。总之,教育好孩子,就应从赏识孩子开始。

那么,赏识教育的核心是什么?是信任!赏识教育专家周弘认为,不能把赏识简单地等同于表扬,赏识的标志是“行”,而不是“奖”或“罚”,赏识是指“看得起”。因此,赏识教育所提出的“赏识”是对人不对事的。在事上允许失败,但对孩子的信任不变。在事上允许教育者有批评和引导,但赏识的心态不变。这是对孩子心底深处的善良和美好的信任,也是对人性深处的善与美的信任。以家长对孩子特有的爱和宽容来捕捉这一点,在这一点上与孩子连接,就能激发孩子“想好”的愿望,而一旦“想好”的愿望被激发,就真正启动了孩子的自觉和良知潜能,进入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教育专家把一个学校水平相近的学生组成一个班,在一起学习,分成四个组:第一组的学生总是受到老师的表扬,而受不到批评;第二组的学生,受到老师的表扬多于批评;第三组的学生,受到老师的表扬少于批评;第四组的学生,总是受到老师的批评而得不到表扬。一个学期下来后,这个班的学生开始分化,第一组的学生成绩拔尖,第二组次之,第三组再次之,第四组的学生成绩下滑很快,甚至有的学生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

由此可见,长辈对孩子的赞赏是多么重要。古人曾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数过不改也徒伤情,奖长易劝也且全思。”这段话的意思是,教育孩子,与其总是批评,不如去表扬一次;对孩子批评多了,孩子并没有去改正,还挫伤了感情,如果用表扬和奖励的方法来对待孩子,容易使孩子接受,而且能让孩子很好地思考。比如,孩子学说话、学走路,都是在家长的鼓励下进行的,而孩子学说话时,没有不说错的,学走路时,没有不摔跤的。但没有一个家长因为孩子说错话、摔了跤而不让他们学说话、学走路。事实也正如此,如果家长在孩子淘气捣蛋时,不是指责、打骂,而是给予一个鼓励的微笑、送上一句勉励的话语、传递一个信任的眼神,孩子就会在充满爱与温暖的氛围中,从长辈循循善诱的教导中,通过心灵的感悟与自我反思,认识自身的不足,正确对待事物,增强生活的信心。

孩子调皮、淘气,很大程度上表明孩子性格好动,求知欲强烈。但在多数家长眼里,这样的孩子却是不听话、好争斗、叫人头疼的。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的不听话,恰恰反映他有主见,而所谓“好争斗”,同样反映了他有进取心。

所以,家长不能忽视调皮孩子缺点掩盖下的优点,而应该用常识的眼光激励、引导孩子,让他们将过剩的精力、体力发挥到适当的活动中去。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孩子好动和求知的心理,而且还可以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收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赏识其实并不困难,它可以这么简单——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就能生动地表达家长对孩子的赏识。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